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地名由來】木柵老地名─內湖大字段

關於木柵地區地名有幾本重要參考資料,以下地名說明資料來源以代號稱之,避免大量重複,主要架構及順序以王松堂所著「台北市木柵區境內登山略圖簡述 三、木柵區舊地名取名之由來」為基礎,其餘採補充說明方式完成。另外王松堂撰述中括號內所註之讀音是台語地名鄉土音。(福建泉州腔發音)
資料來源:[A] 台北市木柵區境內登山略圖簡述,王松堂撰述,張炎虎印贈,民國72年8月初版,「三、木柵區舊地名取名之由來」,第一至二十六條地名,第8 ~ 31頁。
資料來源:[B] 臺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三期,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發行,民國74年9月25日出版,「木柵區地名沿革」,林萬傳撰,第83~101頁。
資料來源:[C] 臺北縣志卷五開闢志,總纂盛清沂,臺北縣文獻委員會出版,民國49年,第二十五章木柵鄉,第1354~1356頁。

主要地名介紹

景美溪 
內湖大字段內小段地目:
埤腹   溝仔口  石門   隘口尾  鯉魚山  隘口   褲腳埤  虎仔山  
崙仔   蛇仔山  旗桿尾  喙鼻仔嶺 馬明潭  牛埔   倍死人橋 後厝   
美女獻花 下崙尾  三抱竹腳 中崙尾  木柵   山腳   頂店   更寮山  
渡船巷  柿仔腳  八合   四美   五常   車路尾  打鐵寮  新厝   
樟腳   樟腳內湖 樟腳店仔 港墘   阿泉坑  大湖   待老坑  榕樹頂  
十八挖頂 渡船頭  死人漥口 炮仔林  鮕鮘坑  四十二崁 控狗坪  番仔公舘 
外埔   石碣頭  吊硞坑  摸奶巷  石崁腳  石獅腳  石獅   草厝   
樟腳   外樟湖  瓦厝   鵝角過山 石坡坑  四面風  漏溝嶺  牽卡嶺  
拖板崙  外彎   苧仔園坑 猫空   內彎坑  山豬堀  猫空內  圓山坑  
內凹內頂 岐山   草湳   內草湳  外草湳  大彎山  許萬凹  大潭頂  
嗄龜山  猴山岳  大片茶  埤仔後  九車格凹 二格山  
補充地名:
埤仔湖 

景美溪:(溪字台音,唸「魁」音)

景美(原名梘尾、易名景尾,再改今名)、木柵地區、墾拓前為霧里薛蕃社,初以霧里薛溪呼之,溪流於溪仔口注入新店溪,隨景美之名而名景美溪,原通舟楫可達石碇鄉轄楓仔林。全流流經四鄉區界,舟航某轄段時,分以景美溪、木柵溪、深坑仔溪、石碇溪等名呼之。
曩昔景美溪流漕寬且深,水色清澈見底,溪中盛產魚蝦,那像今日之景美溪,溪床淤淺,流漕曲窄,污染日盛,成為一條臭排水溝,真是令人嘆息!
木柵溪段內,曾經設有渡船渡口地方,有今之寶橋、恒光橋、無名溪溪口、道南橋、抱仔腳等處。昔日以無名溪口、道南橋兩處渡口,乃商旅必經之渡口,曾熱鬧一段時期。
木柵溪段內,有兩處彎流處,居民取給名稱;一在溝仔口彎流道,名為土地公彎。一在無名溪溪口彎流道,名為死人漥口,取此名之義,因其處常有人溺斃,鄉人每年端午節,划龍舟以度亡魂,如今雖水淺,划龍舟習俗已取消,鄉民仍不敢涉水過溪。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土地公彎因水尾土地公廟而得名,在今日考試院國家考場後方。無名溪即今日政治大學堤外運動場旁小溪,政治大學民國44年在此復校後將原穿過校區的無名溪流改道到山腳下,以完整校區。

埤腹:(腹字台音,唸「把」音)

台語謂池塘為埤。初時該地有一大埤,地形隆起像肚腹,故以埤腹為地名,其地為今和興路一帶。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原來靠近此處木柵路上公車站牌也以「埤腹」為名,但後來站名改為「復興派出所」。

溝仔口:(仔字台音,唸注音符號「ㄚ」音)

溝仔口乃排洩木柵、馬明潭兩地區山水,注入景美溪出口的地方,其地在今之辛亥路七段,中港抽水站出口處。
資料來源:[A]

石門:

其地在木柵路一段與景美區景後街交界之處。景美山西南端之山崙尾,全係石質,下降於景美溪中,先民墾拓木柵,為了出入之方便,將崙角鑿一隧洞,故取石門為地名,並建一小廟為石門寺,供奉盤古氏神像,寓盤古開天闢地之義,以紀念先民們胼手胝足開拓景美、木柵之艱辛。日人據台構築公路,將石門削除,今拓寬木柵路一段,又將石門寺剷除,並掘出一方始築公路誌石碑,希望覓地復建石門小寺,以使後人憑吊先民之艱辛!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石門寺又名盤古公廟,該廟現被暫厝於景興路279巷山腰上。石碑指的即為「開道碑」,在民國六十年代即消失在景美地區,後景慶社區發展協會高銘發理事長透過臺北市文獻會協助,於85年9月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垃圾車旁尋獲並迎回,86年6月22日重新於景美舊橋頭,景美國小牆邊重新立碑揭幕。

隘口尾

是景美山下降之山崙尾,與鯉魚山相連,成一隘口,其地在今和興路西口對面,現已削平建築臨路房屋。
資料來源:[A]

鯉魚山

位在復興派出所後面一座山坵,其形似鯉魚而得名,魚頭在和興路東口,面向景美溪土地公彎,山南為埤腹地區,山北為溝仔口地區。
資料來源:[A]

隘口

是隘口尾與鯉魚山相連的一處椏口,先民墾拓木柵,曾在此處受山胞阻擾。日本侵台,從景美進軍木柵,義民曾在此處抵抗阻止前進,民國四十五年,在鯉魚山山麓整地基建屋,挖出許多枯骨,據說是義民戰死者之骨骸埋此處,生者他逸,死者不知姓名,其抵抗日軍事跡,就無法可法查考。
資料來源:[A]

褲腳埤

取名之義不明,其地在永建國小後面西北角地方,現已填平建屋。
資料來源:[A]

虎仔山

其形似虎而得名,乃一山崙尾山頂,山頭上建有中興水廠貯水庫,其地在辛亥路六段路口與木柵路相交之東面,虎身(即崙線)因築路被挖斷。
資料來源:[A]

崙仔

乃是一座小山坵,坵之南面是一條大排水溝,溝仔口地籍地名,是在此處。中興水廠建在此山坵上,水廠大門口,有株大榕樹,樹幹須五人張臂纔可合圍,樹齡若有三百年,乃先民墾拓木柵前進路線之路標,此樹俱紀念性,希望勿再毀除。
資料來源:[A]

蛇仔山

山之形像蜿蜒似蛇,其地在台銀宿舍車庫後面山地便是。
資料來源:[A]
 

旗桿尾

旗桿尾是一條山崙尾,中央黨部後面一座山,其稜線向東行至興隆路邊止,山形似一面三角旗,此崙尾從山頂下來;假象一旗桿,故以此為地名,其地在中央黨部辦事處西邊一條山崙尾便是。
資料來源:[A]
 

喙鼻仔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軍閥曾將盟國交戰人士囚禁在此處,因盟軍人士鼻尖似鳥喙,故以此名,其地在今木柵路一段335巷山坡尾的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一般台語稱呼外藉人士為「阿逗仔」,而喙鼻仔嶺台語發音應為「逗鼻阿嶺」,意思為「尖鼻子嶺」。
 

馬明潭

台語謂積水很深,有水道能常活流者為潭,否則為埤。先民初時開發此處,乃一彎形山拗地帶,原秀朗路底,木柵路二段、再興中學校園等地,均積水甚深。馬明二字,乃山胞語音音譯而為地名,其語音之說有二,何者為是,請鄉老辯正。
(一)先民墾拓此處時,受山胞阻擾械鬥,潭中浮有被打死之屍體一具,先民指向山胞說,如再騷擾,仍將之打死扔入潭中,山胞以「馬明」之音反譏,謂被打死者仍是先民之屍體,馬明之音,為山胞語「好笑」或亂講」之意。
(二)八山胞在潭中游泳,一人溺斃,七人環潭而哭,山胞語哭為「馬能」,原名馬能潭,因以哭為地名認 為不雅,而改為今名。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馬明潭之地名研究請見【地名由來】馬明潭地名探討

牛埔:(牛字台音,唸「勿」音。埔字台音,唸「撥、波」二字切音)

昔日馬明潭一帶山崙,地勢高亢,先民墾拓時,灌溉不易,未開發成為良田,是時地廣人疏,遂成為牧牛之地,故名牛埔。爾後演變成公墓用地,農戶牛隻老病死斃,亦掩埋於今之秀明路口山頭上。
今日都市計劃,將墳墓遷葬,改為住宅地,易名為安康社區。
資料來源:[A]

倍死人橋:(倍字台音,唸「拔」音)跌倒台語謂倍倒。

北碇公路築成後,南邊路傍,敷設運煤台車軌道,在排水溝上架設便橋,有人從橋上跌斃排水溝中,故取此為地名,其地在今木柵路二段二巷巷口。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北碇公路指的是木柵到石碇段的公路,即今日木柵路一至五段、深坑北深路等路,日據時代萬新鐵路從景美車站分支一運煤鐵道至石碇,而平板台車時稱「輕便車」,除運貨物外,不載貨時亦可搭三至四人,以人力方式推動。

後厝

乃居落名稱,為述地形便於識別,將之列為地名,其地在再興中學門對面山拗。
資料來源:[A]

美女獻花

乃風水名稱,為述地形便於識別,將之列為地名,其地在涵碧新邨後面山拗。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其地即現木柵路二段109巷幸福社區一帶。

下崙尾:(下字台音,唸「爺」音,尾字台音,唸「美」音)

下崙尾與中崙尾乃同一條山崙線,向西行向之尾端而取為地名。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其地即現下崙路一帶,此地尚保留一古厝做為張氏祠堂「張慶望張秀卿祭祀公業」。

三抱竹腳

今之下崙路,北碇公路未開時,乃昔日來往之交通大道,沿路俱是墳墓,道之南側有三叢刺竹林,晚間行人從此經過,風吹竹梢搖晃好似鬼影,葉聲簌簌好似鬼啾,使人毛骨竦然驚悸。其地在安康社區公車站附近,建社區後竹叢已剷除。
此一地名有勸人遷善之義,是說人若是一再的做壞事,小心走夜路碰到鬼。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安康社區公車站現已改為環保局垃圾車停車場。

中崙尾

中崙尾原名頂崙尾,(頂字台語即上之義)與下崙尾乃同一條山崙線,向南行向之尾端而取為地名。
頂、中、下三崙尾,總名崙仔尾、或牛埔,後為公墓用地,勘墓穴風水方位者,將其區分為三個崙尾地段,自明道國小運動場處,向南至忠順廟處為頂崙尾。自明道國小運動場處,向西至今之興隆路處為中崙尾。原中崙尾地段,今之下崙路以南之地,與原下崙尾地段之地,編為下崙尾。下崙路以北,木柵路二段二巷以東之地,編入馬明潭地目。
資料來源:[A]

木柵:(柵字台音,唸古音「扎」字音)

木柵初時乃先民墾拓時之根據地,以桶粗高長木樁圍柵群民,以禦山胞之侵襲,故取以為地名。其地在今開元街東端景美溪溪邊。
資料來源:[A]

往昔先民於景美溪右岸,由今之開元街頭至更寮山麓,以桶粗高長木樁圍柵,以禦山胞之侵襲,故取為地名。據耆老云,昔時景美溪河面寬闊,水深數丈,惟這段河水較淺,山胞極易渡河侵襲,故須圍柵防範。至於何時設柵?何時廢柵?已無人知曉,難於稽考。惟筆者從前區長張榮森處借得其珍藏之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0年)正月,其來臺第三世祖之鬮分古契上載有:「一批明……尚存木柵街內店壹坎……將此店付與第三子永清」。這古契說明了兩點事實,一、其時已圍有木柵,二、其地已有店鋪,並發展成街市。張家這爿店,可能是目前有史料可稽,木柵地區最早的店鋪了!
資料來源:[B]

木柵:乾隆八年,泉州人張白目、張啟解、張啟察等開闢。當時地近山胞,時遭侵襲,於四圍樹柵為禦,故名。
資料來源:[C]

清康熙中葉,泉州移民入墾內湖溪(今景美溪)一帶荒埔,因懼馬來社山 胞侵擾,乃在所居打鐵寮四周結木為桓,以資屏障,而保生命財產,遂名木柵村。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隸淡水廳淡水堡。嘉慶時改稱拳山堡,陞木柵村為木柵莊。嗣以人口增多,另建內湖莊以容之。地在青山碧澗之側,風景極為清麗。柵毀於何年,已難考定,舊址約在今道南橋北 畔,亦即木柵舊街之週圍地方。
資料來源:木柵舊址石碑,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72年4月,立碑於道南橋旁。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文山區最早開墾記錄為客籍廖順勉,於康熙32年(西元1693年)居住在大灣北路淡水內港拳山堡萬盛庄公館街(即今日文山區公館),但木柵地區最早開墾記錄為乾隆7年(西元1742年)高培、高鐘將、蘇人謝開闢埤腹,周黃清、周色智開闢溝仔口,而乾隆8年(西元1743年)才有張氏族人進入開墾木柵老街區域,所以文獻會所立碑文似有過於簡化令人產生年代誤解之嫌。而雍正年間木柵地區才有正式行政區域劃分,故木柵村一名,是否始於康熙年間,頗有爭議。

山腳

今秀明路一段山腳一帶地區便是。
資料來源:[A]

頂店

乃木柵最早設店的地方,其地是在開元街東端街頭的地方。
資料來源:[A]

更寮山

乃獨立之山丘,為防山胞夜襲,派人更守山頭,有事故即敲梆示警。其地為今指南路一段與木新路交叉路口之山坵便是。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更寮山現已被剷平變成加油站,原山丘上有一紀念日本警察被殺害所立之「忠魂碑」,現已移至文山區公所右側公園中。

渡船巷

道南橋未建之前,來往商旅在此過渡。其地今之指南路一段五九巷及九六巷便是。
日據時(民前十七年)深坑警察所日人所長,率日警五人,往景美、新店偵察,歸至木柵頂店地方,被義軍包圍殲滅,日軍震怒,派兵欲剿頂店,在景美問路,頂店與新店之音相似,日軍竟向新店而去,木柵幸免血洗?難,至民國廿八年(臺灣光復前七年),日人纔知悉其之經過情形,於今九六巷三號後面立碑以紀念其事,若改為義民碑,以顯先民抗日之義勇精神之行為,那皆多好。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道南橋建於民國24年,原來附近有渡船頭,建橋完工後自然失去作用。木柵仍屬台北縣治時期,許多巷弄都以文字而不以數字稱呼巷弄名稱,而現指南路一段59巷及96巷,當時即稱為「渡船巷」,雖早已無渡船情景但居民仍習慣如此稱呼。

柿仔腳

種植柿子樹林地方,因此處逐漸發展街路,遂以作為地名,其地在今保儀路指南路口地方。
資料來源:[A]

八合

在今開元街東街口地方便是。
資料來源:[A]

四美

今之木柵路三段一一八號後面地方便是。
資料來源:[A]
 

五常

今之永安街底中央黨部宿舍前便是。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五常老宅已拆除,即現「奧得莎社區」。

車路尾

乃小軌道台車起終點之地點,其地在今之木柵派出所對面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舊木柵派出所現已改為木柵農會大樓,而其對面即今拔川大樓,以前亦曾為指南客運車站。

打鐵寮:(打字台音,唸「啪」音)

昔時先民墾拓景美溪南岸山區,於此處涉水或船渡過溪,有人在路邊搭寮打造鐵器農具,故以此為地名,其地在今木新路二段中段東面地方。
資料來源:[A]

「立起耕典字人□□□等有承祖父水田壹段,土名坐貫霧裡薛內湖庄土名鐵寮下,東至鄭家田毗連為界,西至鄭家竹圍腳路為界,南自□□自己埕為界,北至高九□田為界,……」
資料來源:古契約,光緒18年(西元1892年)。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此地最早進入開墾的是鄭克鐵,故是否將鄭克鐵居住之寮舍訛傳為「打鐵寮」值得研究。

新厝:(厝字台音,唸「處」)

此地先民由福建泉州安溪大坪新厝地方而來台,墾居於斯處,仍以新厝為地名,其地在恆光橋北橋頭以東的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此處張氏族人為張啟察派下,於木新路2段211巷6弄1及3號5樓設有祠堂,名為「新厝張啟察祖厝」。

樟腳:(樟字台音,唸「忠、樟」二字切音。腳字台音,唸「卡、他」二字切音)

樟腳之地名有二種名稱:
(一)樟腳:
先民墾拓此地時,今木新路三段,隔溪待老坑,以迄高山樟湖等處,生長原始樟林,腳字台語即下字之義,謂在樟樹林下開墾,取為地名。
(二)樟腳內湖:
今之木新路三段南地勢高,路北至下崙路山坵地勢低窪,昔日乃景美溪邊內陸一處湖沼,雖開墾為水田,仍有很多池埤,雨水滿盈時,看起還像似大湖,今時雖填土建屋,仍是低窪地形,最低的地區,是在今忠順街一帶。
內湖二字,於日據時,編地籍地目,即以「內湖大段」為地籍名。
資料來源:[A]

樟腳店仔:(仔字台音,此處唸「嗎」音)

昔日開發景美溪南岸,是以頂崙尾為根據地,由此至打鐵寮地方過溪,樟腳店仔遂為最早之店鋪地名,其地在今木新路二、三段交接處。即是保儀路口對面一帶地方。
資料來源:[A]

港墘:(墘字台音,唸「乾」音)

墘字,台語謂指水與陸地相脗合之地方而言,字典未蒐入此字。港墘即為港邊之意。
昔日寶橋以北景美溪岸,(今辛亥路)地勢很低,昔日溪中行船多在此處泊岸休息,故取港墘為地名。  
資料來源:[A]

阿泉坑:(台語凡是山谷、凹、拗、坑等都謂之坑)

有名叫「阿泉」的人,始初率眾到此坑開墾,故以阿泉坑為地名。
大春山莊露營區就在此坑內,並可登阿泉坑山。  
資料來源:[A]

大湖

乃高麗坑山東邊,南北延伸山崙環圍之谷盆地,東面僅有小谷口,東山高中校門,築於谷口上。揆其取名原因,先民初墾此地時谷口被堵塞,積滿水量似湖。
此處可登高麗坑山。
資料來源:[A]

待老坑

墾拓之初,坑內遍生原始樟樹林,先民有一人從溪北過來採樟汁熬腦油,被山胞殺死,將頭割下取去,被人叫成殺頭坑,日據時,編地籍地目,嫌其名不雅,殺字台音唸「苔」音,頭即頭「腦」,故以諧音「待、老」二字,易名待老坑。
資料來源:[A]
 

榕樹頂(十八挖頂)

乃山崙上有株大榕樹而為地名,其地在待老坑山東邊山脊崙線上。
九彎十八挖:
乃榕樹頂處一段山路,挖係台語彎拐之義,以前此處抬轎行走,因槓桿長度的關係,前面一人拐過彎去,後面一人則拐不過去。此坑可登待老坑山。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此處當地人亦有稱為「十八挖頂」,因這裡有一老榕樹樹身佈滿像老薑一樣凸塊,故名「薑母榕」。

渡船頭、死人漥口:

乃先民墾拓山區,始初設船過渡之渡口,其地在今政治大學體育場的地方。渡船頭是一處溪灘地,以前木柵地區九年一次之迎神賽會,是在此處舉行,在炮仔林麓,(在今無名溪渡賢橋處)形成一市集,有茶館、酒肆、雜貨、布疋、中藥等店肆,遠在小格頭等地山區之農產品,都擔負此處出售,換購日用品回去,北宜公路築成後,交易場所轉移至新店,再者渡船頭船渡移至道南橋地方,加以開元街店肆迅速發展,炮仔林山麓市集,就自然的廢棄而成農耕地。
資料來源:[A]

渡船頭:
在炮仔林麓、渡賢橋政大體育場一帶,其地因先民開墾山區,在此溪灘頭設有渡口,故名。其地當平地,山地交會處,又為水、陸交通輻輳之地,彼時木柵、深坑、石碇、格頭、及新店之十分、六分、銀河洞等地的人多在此交易,故清代則發展成市集,有茶館、酒肆、雜貨、布疋、中藥、油車等店鋪及道士為人作法的司公壇,街市繁盛。民國初年北碇公路臺車開始營運後,渡船街市漸衰。迨至民國十三年八月發生大水災,渡船頭街市幾全毀,只剩一爿店及四家住宅,以後渡口轉移至道南橋地方,其商業為開元街一帶及木柵路所取代,北宜公路築成後,其交易場所則轉移至新店,其市集即廢棄。
據云渡船頭又有香埔之稱,昔日迎神賽會均在此舉行,神明繞境之後,也在此敍餐,此地渡口水很深,昔日常有人溺斃,故又有「死人漥口」之稱。
資料來源:[B]

炮仔林:(林字台音,唸「楠」音)

炮仔:乃是一種刺籐之種籽,青綠色比豌豆粿粒大,種籽落地後(如摘取手即被刺),兒童拾取,以作炮仗玩耍子彈之用;其玩法,取兩頭有節指粗青竹枝一支,一頭去節一頭留節,於有節那頭三分之一長部份截斷,插上筷子固牢作為撞針,比沒節三分之二長空眼竹枝略短些,將種籽塞入空眼竹枝內,將筷子撞針頂入,往前一送,發出「碰」響聲音,謂之炮仔。
林:炮仔刺籐草藥名,其名「雙面刺」,「鳥不宿」、「鳥踏刺」(有刺,飛鳥不敢棲息),籐刺從莖梗生出,(葉邊也有刺),向陽面刺少,朝陰面刺多。先民墾拓初時,築居山頭,植此植刺籐為籬護居,以防山胞侵擾。惟此刺籐繁衍力強,有樹則攀生,無樹則貼地蔓生,逐漸生長如林,人亦因刺扎,就棄居而他徏。
由以此所述,故炮仔林之地名由此而來。
資料來源:[A]

鮕鮘坑:(鮕、鮘二字台音,唸「姑、呆」音)

炮仔林與待老坑山兩山崙中間,有處小山坑,坑中水田,春耕灌溉有水時,藏匿於岩罅中之鮕鮘及土虱魚魚卵,即孵化為成魚,長大後,鄉人喜來捕捉,以作消遣。
鮕鮘魚乃台灣魚名,字典未蒐入鮕鮘二字。其魚,頭略圓形比魚體粗,魚體圓形長七、八寸,土黃色無鱗,有黏汁、尾側圓,尾圓中央有印紋如滿月形,棲泥沼罅穴中,如遇小魚則吞食,人捕獲多放飼水井中,俾食污穢而使水質清潔。土虱魚市場有售,不贅述。
資料來源:[A]

四十二崁

炮仔林山崙崙背山徑,昔時為山區來往之要道,在鮕鮘坑東邊山沿,有四十二步上山石級磴道,故名四十二崁,現政治大學建築山區校舍大樓,業已剷除。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即現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之處。

控狗坪

炮仔林山頂有塊平坦山地,以前散居山區農戶家犬,每日聚集此坪嬉戲,絕不跑向下山之路跑去,嬉罷即分別各自回到飼主家中,故取控狗坪為地名。
前述「雙面刺」籐根部,可合藥治療跌打損傷,頗具療效。其根切片晒乾,含入口中有辛味,可以消炎消腫。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約現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附近水塔處。
 

番仔公舘

先民墾拓向大坑山地進發,遍山山胞聚集大坑坑口,拒阻進入山區,之後漢番融洽,在此作為物品交易場所,鄉老以番仔公舘取為地名,其地在今教育部宿舍之處。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即今指南路3段三角公園至75巷口附近一帶聚落,現75巷內有一座道光年間建立的土地公廟,名為「番仔公舘福德宮」。

外埔

乃大坑口外面一處平埔地形,以取地名為外埔,無名溪改道已經挖斷,其地即今北政國中前面一帶地方便是。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無名溪指的就是指從草湳地區流至政大體育場注入景美溪之溪流,流經區域廣域稱呼為「大坑」,而狹義「大坑」則指從指南國小前至外埔坑口一帶。原無名溪流經政大校區,後被以人方改道至山下校園外側。故無名溪亦有人稱此溪為大坑溪,近年更有人稱其「醉夢溪」。

石碣頭:(石字台音,唸「角」。碣字台音,唸「刻」)

先民墾拓山區,從番仔公舘(今指南路三段五七號處),修築山徑至指南宮後山及石坡坑,須過一處崙背,碰到高大圓形巨石,鑿孔砌叠階磴,遂名此處為石碣頭。迨後上指南宮石級磴道修好後,鄉人以一級為一格,遂轉音為石「格」頭。
石碣頭地點,在指南宮下方,福德祠右前方山崙,稍為下面一點之處,今尚有舊路跡可尋。
碣字,康熙字典註釋;正韻,巨列切,音傑,說文,特立之石。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石貌。碣字台音唸「刻」音,是否為「渴」音之轉音。
石碣頭乃風景觀地帶,可登猴山岳巔峰。
資料來源:[A]

吊硞坑:(硞字台音,唸「磕」字)

先民墾拓山區時,為防守山胞來襲,以三台尺長巨粗木材,挖空中心,吊在支架上面,作為梆器,派人輪守,看到山徑上有山胞走來,即敲打梆器,發出「磕…磕」聲響,因山高,藉流水聲音,在山谷間迴盪傳送遠處,以示警戒,故以吊硞坑為地名,其地在指南國小校門左前方,兩條溪流交會之溪角上,支架梆器之地已被山洪沖刷失去痕跡。
硞字:康熙字典註釋;石聲,乃水激溪流中峻險不平石塊的聲音,因藉水音傳聲,故以硞字為地名。
資料來源:[A]

摸奶巷

乃是以前溪邊一處山石小徑,其地名之說有二;
1.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塊大圓石,中間有隙縫小徑,通過時手摸圓石側身而行,取名為摸奶巷。
2.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塊大圓石,中間有隙縫小徑,二人通過在罅縫中相遇,須背靠側身相讓,一人面壁,一人胸部觸及圓石,取名為摸奶巷。其地在指南路三段,產業道路分岔的地方。大圓石築路時被削去。
資料來源:[A]

石崁腳

乃石坡坑至石碣頭之山徑,因在山腳石壁間,砌叠磴道,故以名之,其地在指南國小校門右前方山壁間。
資料來源:[A]

石獅腳:(獅字台音,唸「篩」音)

是指在「石獅」下方地點而言,腳字台語即「下」之義,故取此名,觀光茶園設在此處。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其地在現指南路3段34巷19號附近一帶。

石獅

山崙邊突出一塊白色岩石,酷似獅頭,故以取名,獅頭位置,於觀光茶園涼亭處,順車道上行,在車道彎拐處峭壁的上方。
石獅是一處風景景觀的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現被稱為「石獅」的白色岩石已被樹林覆蓋,不易看到原貌。相對於石獅腳亦有「石獅頂」地名,即在石獅巨石上方之地,此地現有一土地公廟名為「石獅頂福德宮」。
 

草厝

以前居民以木材草料搭蓋之居屋,為別瓦厝居屋之名稱,而已草厝為地名,現在政府輔導山農種植茶圃,生活已獲改善,雖改建為鋼筋水泥樓房,人不忘本,仍以草厝地名呼之。其地在石獅產業道路上山行進的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其地在現指南路3段34巷25號附近一帶。

樟湖

早先墾拓此處時,原始樟樹林,生長一大遍,其密度似湖,故以取為地名,其地在四面頭山下方,牽卡崙崙背線西面之產業道路的地方。
資料來源:[A]

外樟湖

四面頭山下方牽卡崙與瓦厝中間,仍是半圓形傾斜地形,靠西邊瓦厝崙一帶山地,區分之為外樟湖,其地在十路小型公車樟湖終點站地帶便是。
小型公車終點站處,可登待老坑山,並可往新店轄之銀河洞風景地方。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小十路現從萬芳社區發車經萬芳路─秀明路─木柵路─保儀路─指南路前往木柵觀光茶園,為山區最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現最遠已可達茶展中心折返,少數班次從草湳、岐山返回,樟湖站已不再是終點站。

瓦厝:(瓦字台音,唸「也、牙」二字切音)

先民墾拓定居富裕後,建造居屋時之磚瓦建材,均由福建船運來台,然後擔負上山所建造之房屋,鄉人遂以瓦厝地方呼之 時因年代久遠,多已傾圮所存無幾。其地在瓦厝崙崙背線西邊,隔山坑便是待老坑山。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其地約在現指南路3段34巷61~65號附近一帶。

鵝角過山

木柵區南邊山脈,綿延至四面頭山邊,山脈下降,形伸南北兩處稜角,北稜角線下降之勢,從下仰望好似鵝之頭殼,其稜線西延瓦厝頂峰及待老坑山,故名鵝角過山。
下降之稜線處,上部山腹小徑,可通往銀河洞風景區。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即指張迺妙紀念館後方之山,紀念館旁有山路可登此山。

石坡坑:(坡字台音,唸「皮」音)

坑內澗溝底部是一層一層的石塊,居民謂之為石皮,故取名為石皮坑。日據時編地籍地目,皮字改為坡字,其地在指南國小左後方山腰。
資料來源:[A]

四面風

乃南邊山脈稜線上一處風景景觀,稜線上有一四方凹地,人立於凹地上面,四面都有風來,立於凹地內風從頭上吹過,故名四面風,其地在石坡坑最上面一座高峰上(此峰頂有座輸電塔)。
資料來源:[A]
 

漏溝嶺

乃四面頭山主峰,向下延伸之山崙線最上端一處地名;雨水沛盈時,不循溝漕下流,到處亂溢,故取名為漏溝。
資料來源:[A]

牽卡嶺:(牽字台音,唸「刊」音。卡字台音,唸「ㄑ一ㄚˊ」音)

山崙太高,用繩索捆綁物品上下運送之意,而名地名。(台語,用繩索拴住牲畜、或物品拉動行走者,謂之牽。)
牽卡嶺又名「拖板崙」,以前山崙盛產巨木,伐木鋸板,山高用繩索捆綁,向山下拖運,而名地名。拖板槽痕,用之鋪上石塊,以成為今之上下山的石級磴道。
漏溝嶺與牽卡嶺,乃是同一山崙線,上段為漏溝嶺,下段為牽卡嶺。此山崙地名頗為複雜,產業道路在此崙上以S形盤旋修築,掘有三處缺口,以崙背線為界,崙之東邊,全為石坡坑地名,崙之西邊,由峰頂而下至第三道車道缺口,為樟湖地名。再至第一道車道缺口,為石獅地名。再至大坑溪溪底,為吊硞坑地名。
此崙第三道車道缺口處為風景景觀地區,有路徑四;上登四面頭山,東至貓空,西南至鵝角過山稜線至銀河洞,西至石獅頂。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所謂第三道車道缺口即指現三玄宮門前車道,此處視野極佳,未來為貓空纜車終點站。第一道車道缺口即指現指南國小門前車道。
 

外彎

產業道路於石坡坑上方腰部,須繞東邊山崙,拐一大彎,方至貓空地區,貓空居民謂此處為大彎。
資料來源:[A]

苧仔園坑:(苧字台音,唸「兌」音。園字台音,唸「恆」音)

此地原有苧蔴園,閩南語稱短株者為苧仔,長株者為苦蔴,此地所產者為短株,纖維比苦蔴細,以前沒有婦產科時代,先民搓捻纖維為細繩,以做為出生嬰兒時,剪斷臍帶綁紮之用。其地在指南國小後前方一帶地方便是,貓空露營區設在此處。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即指南國小後方開天宮一帶區域。

猫空:原名皺穴(皺字台音,唸「了、廖」二字切音。穴字台音,唸「康、抗」二字切音)

先民墾拓此處時,坑底地皮皺折多穴,故取為地名,日據時編地籍地目,以讀音相似之猫空二字,取代皺穴二字為今名。更有錯誤者,報?雜誌將猫空寫成藐空。
皺字,康熙字典註釋;高陵深谷如皺物蹙摺之文耳。是指山谷之地形,有摺紋者為皺。皺摺地因在澗溝底,由上而下排列著,山水下流,將摺紋石質,沖激許多孔穴,故名皺穴。有一時期,因地名有猫字,居民將孔穴,神化附會說成,是猫從山上走下的足爪印。其地在苧仔園坑沿溪上行,南邊一條高深之坑溝中。
此地是一處景觀地區,青年救國團登山訓練營地設在此處。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原文「猫」空為俗體字,現多已改為「貓空」。此一地形景觀學名稱為「壺穴」地形,在張子善茶園附近溪床上,早年不開放,近年政府整修步道已成為木柵地區著名觀光景點。

內彎坑

與石坡坑上方外彎地名,乃同一山崙,居民之進入道路是由西向東,而區分為外彎和內彎,猫空農舍建築於內彎山崙上。
一0路小型公車猫空終站在此處,有上山小徑至四面風景觀地方,越山脈稜線,可至小格頭。有下山小徑至皺穴景觀地方。
資料來源:[A]

山豬堀:(堀即窟字)

初時山地多產山豬,偷食農作物,居民深受其害,在山地遍掘方形土坑,坑上架鋪浮樹枝,敷上浮上,插上蕃薯籐枝條,引誘山豬來食,因體重落入坑中而捕捉,謂山豬堀,其地在猫空居落上山的地方。
資料來源:[A]

猫空內

乃是一山坑坑溝,其地於內彎東面相隔一條山崙之坑溝內便是。
資料來源:[A]

圓山坑

圓山,其山頂似圓形,故以名之。山脈東南來,與猫空內山巒相對峙,山高而深形成的一條坑谷,故名圓山坑。坑溝下端便是皺穴,有若八公尺高之小型瀑布,坑溝出口地點,呼為猫空口地名。
資料來源:[A]

內凹內頂

乃圓山坑最高處,其地在圓山山脈稜線,與南邊區界山脈主稜線,相接連處之西邊,猫空之澗溝發源於此處。
資料來源:[A]

岐山

岐山地名之說有三,孰是,均寫出請鄉老辯正。
(一)初時該地尚無人定居,林木茂密,他處先民至此伐木,正午休息,離開去飲食,將拉鋸留於鋸木隙縫中,山猴從山頂下來學人樣,來弄拉鋸,因有彈性,碰傷一猴生殖器,群猴吱吱喳喳,首次予以取名為猴山。
(二)以後先民定居山腰。從居地仰望山巔,山勢峭崖陡壁,山林傾危,甚是險峻,再次予以取名為崎山,日據時地籍地目名,崎字改為岐字,而成為岐山地名。
康熙字典註釋:崎字纔有上述險峻之義。岐字註釋,岐、峻貌。峻、山勢陡峭而高之狀。如以峭崖陡壁。山林傾危,險峻之狀來取地名,應為崎山。如以山勢陡削而高之狀來取地名,應為岐山。
又形音義字典註釋;岐、用於分歧者。通歧,致有後之取名之說。
(三)猴山岳頂峰,乃木柵、深坑兩轄分界之分歧點,因歧山在分歧點下方,故取名岐山為地名。
康熙字典註釋;歧字,1同足多趾,2麥穗兩穗,3岔路,等釋為歧。歧歧飛行貌;翾翾歧歧,通岐。居民定居山腰,分鄉界限在峰頂稜線,岐、歧二字之義,用於地名是否有別?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岐山地名台語發音和高雄「旗山」相同,以前曾聽老人說欲從台北搭計程車回岐山,以台語發音,司機不識,誤以為開玩笑要到高雄旗山而拒載。此地數十年前可見一巨石,俗稱「石關刀」,據傳可壓制和對面山「石獅」,但關刀現則此地男丁少,近年「石關刀」和「石獅」一樣已被樹林遮蔽,不復見舊貌,但此處男丁就較以往旺盛。此處即今指南路3段157巷,聖天宮附近聚落。

草湳

先民始初開發此處,因兩山夾峙,無路可行,以涉溪進入峽谷,溪澗內草長及腰,溪石嶙峋並污泥及膝,落足滑溜陷淖難行,即呼說「亂、亂」(草長及亂之義)故取地名為草湳。
康熙字典註釋:湳字;山西省稷山縣西河美稷保東北,有湳水地名,別無他義。亂字;爾雅釋水,水正絕流,註,橫流而濟之也。書、禹貢,亂於河。詩、大雅,涉渭為亂。是否以亂字為地名不雅,以湳字諧音取而代之,抑是此處地形,與山西省湳水相似,而取草湳為地名。
草湳地區乃景觀地區,設有露營區,東可登二格山,南可登猫空圓山,北可登猴山岳。
草湳地區,多係海拔四百公尺以上山頭,山頭與山頭之間,乃小坑山坳,居民定居坑坳之中,各以形像或事物而名地名。
資料來源:[A]

內草湳、外草湳

草湳分為內草湳(遊樂區地方),外草湳(產業道路盡頭以上之山地)。
資料來源:[A]
 

大彎山

隘道南面山頭:
1.大彎山:
此山頭與猫空圓山,乃同一山脈稜線,山形由北南偏西向彎去,與大潭頂相隔之中間,是高山形大坑溝,有山徑登至山頂,山頂上曾種植蕃薯,居民又稱謂為「蕃薯寮嶺」。
木柵區南部邊界山脈山崙,與中部猴山岳山脈山崙,於此山處相攏夾峙相對,成一隘口。
資料來源:[A]

許萬凹

2.許萬凹:
乃一農戶住處。圓山山脈稜線,與南邊主山脈稜線相連處,東面為許萬凹,西面為內凹內頂。此處乃大彎溪發源地,並是圓山坑溝的分水嶺。
資料來源:[A]

大潭頂

3.大潭頂:
山溝之畔有一大潭,故以此為名。
資料來源:[A]
 

嗄(口龜)山

4.嗄(口龜)山:(嗄字台音,唸「嘿」。(口龜)字台音,唸「姑」音)
取名之義不悉。此山山腹內有煤礦,現正開採出煤坑道口,在新店轄區內。
登二格山,順山腳山徑上行,現行開闢小型上山車道。
資料來源:[A]
木柵文史工作室註:原字為龜字加上口字邊,因非電腦用字所以用括號表示。嗄(口龜)為台語氣喘之意。

猴山岳

隘道北面山頭:
1.猴山岳:
居民謂之猴山頭,草湳游樂區設在東端山腳下,有登山山徑至猴山岳峰頂。北猴山尖謂為猴山尾。
資料來源:[A]
 

大片茶

2.大片茶:(茶字台音,唸「蝶」音)
山頂平坦開闢為一處大茶園,故名。茶園中凸出有七塊石尖,又名七星石。
此山頭與大潭頂以東山地,居民謂為外草湳,由此山腳下,現已開闢小型上山車道,俾進入以東各山地。
資料來源:[A]

埤仔後

3.埤仔後:
山坳內有一方蓄水大埤,以作灌溉農田之用。
資料來源:[A]

九車格凹

4.九車格凹:(車唸「朱」音)
山頂有九條凸出之石稜,故名。
資料來源:[A]

二格山

又名二格尖山、石尖山,乃是兩座尖峰,一在石碇境,一在木柵境,中有徑道通往小格頭,今人登山路徑,多以此峰為目標。
木柵大坑岐山地方起,以前之山徑,用石塊舖修磴道,直至二格山,今日修築產業道路,石級磴道多半剷除,失去昔日古拙之風貌。大坑溪溪流最遠之發源地,就在二格山,其他澗溝都是支流。
註:木柵區之舊地名,如座、條、級、另等,都以「格」代數而名地名。
資料來源:[A]
 

埤仔湖

位於老泉里埤仔湖福德宮前左上方北二高山坡上高壓電塔附近原有一埤(水池),因建北二高已被填平,原福德宮亦隨之移至現址。即現老泉街42-1號附近。
資料來源:木柵文史工作室田野調查資料,民國93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