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交通建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交通建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交通建設】道南橋的前世今生

文/木柵文史工作室許進財,圖/木柵文史工作室 許哲豪

蜿蜒的景美溪靜靜地從木柵中心流過,不但切割了平地和 丘陵,同時也成為二百多年前漢人入墾時的最佳天然的屏障。 話雖如此,但先人們為了加強阻擋原住民侵襲的力量,因此在 今道南橋北岸更寮山腳下築起了「木柵」。隨著時空的演化, 原住民亦不再出沒,先人們開始入墾山區,這原先的屏障反而 阻礙了人們的往來,所以為方便大家行的問題,開始有了溪渡 ,在今政大渡賢橋附近即為古「渡船頭」,可和對岸打鐵寮( 今木新里之木新路二段範圍)對渡,但不幸於一九二四年八七 水災時古渡船頭遭到沖毀,於是將渡頭位置移至今道南橋附近 ,而今指南路二段九六巷,老人家們仍稱之為「渡船巷」。

農人揹米過道南橋(圖片來源:The People of Mu-shan)(點擊圖放大)

【交通建設】景美溪橋樑之美

圖文/木柵文史工作室許哲豪,攝影/木柵文史工作室許進財

景美溪橋樑之美(木柵文史工作室整理繪製95.10.10)(點擊圖放大)

三百多年前先民未墾拓前,木柵地區仍多屬「霧里薛社」原住民活動區域,所以溪流因此得名「霧里薛溪」,後隨著先民陸續隨著溪流向上游墾拓,始得今日局面,而溪流隨流經行政轄區不同而有石碇溪、深坑溪、頭前溪、景美溪等不同稱呼,而今流經文山區直至注入新店溪區段都統一稱為「景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