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宗教信仰】指南宮沿革

指南宮沿革


清光緒八年歲次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淡水縣縣長王彬林,自大陸帶來呂祖香火,當時奉祀於萬華北皮寮(現在東園街)堂號玉清齋,正鸞生鄭天賜,光緒十二年景尾(現景美)人士聞之,請火開堂濟世,堂號肫風社,正鸞生高標旺,在景尾肫風社濟世,感化張通舍、王月二人獻地,劉廷藩等兄弟樂捐。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肫風社高標旺到石碣頭點地,玉清齋人士聞之合併建設此廟,當時請示呂祖改號曰指南宮。其含義(一)指定此宮就是天上之南宮,(二)為濟世救人必須要指南針,所以此廟稱為指南宮。

民圖二十四年的指南宮(點擊圖放大)


開山董事劉廷藩、劉廷玉、劉廷獻、劉業記、劉寬記、劉賓國、劉漢建、劉宗回、高標旺、陳清輝、黃祖濤、王毓卿、林瑞會、鄭天賜、張德明、張通舍、王月等十七名於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九月三十日入廟,分福祿壽全四房管理人,福房劉廷藩、祿房劉廷獻、壽房黃祖濤、全房鄭天賜。第一代住持高標旺,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OO)第二代住持陳返,光緒二十九年第三代住持鄭林緣,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呂仙祖聖示匾「臺山第一」,民國九年歲次庚申重修,重新組織四管理人。福房黃德隆,祿房鄭乾元,壽房劉隆修,全房周鴻城。董事林成皆、高烶齋、陳捷陞、陳安士、張益瑞、吳榮發、郭祖瑛、連金房、高立、劉時雍等開會決議廟規,由管理人輪流值東,監督廟務,並推選第四代住持(義務主任)劉隆修。民國十四年第五代主持普華。民國十六年第六代主持(主任)黃金印。民國十七年歲次戊辰落成,祈安建醮三天,由此開始每年舉行九皇禮斗法會。民國十九年第七代主持吳大土建設石碣頭登山道路。民國二十二年第八代主持(主任)許友貢,當時呂仙祖指示黃德隆往九份開採金礦,果蒙有感豐收,不敢不答,就貢獻建設福德祠及七星池。昔日呂仙祖雖不願學庚辛之術,但其感化無窮,為紀念,匾掛「點石成金」。同年年末興建鸞堂,後因遇抗戰除佛教以外不得創設,所以改為觀音殿,現改為大雄寶殿。民國二十四年第九代住持(主任)黃贊鈞,副主任高登良,興建道南橋。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義務職員改為有給。民國二十七年第十代主持(主任)高登良,副主任鄭連茂,興建草湳至指南宮水道,並依日本政府法令加入佛教會。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民國三十七年農曆八月十六日重新組織,董事由十五名增為二十五名,監事增為五名。董事:劉盛烈、徐屋、張水、陳守珪、陳查某、許能才、高成、鄭乾元、謝金泉、陳春金、鄭連茂、李建和、陳興旺、周大溪、陳蕃薯、李悌珪、吳烏棕、潘登基、吳德旺、周土城、張福堂、張釜鋼、吳萬金、王水源、蔡玉麟。監事:許成重、高進發、葉水騫、黃清江、陳有諒。第一代董事長王水源兼第十一代主持,下設四股主任;總務蔡玉麟、祀神高登良、建設陳九、會計陳維若,同時創設朔望禮斗(即年斗)。民國四十年第二代董事長劉盛烈,第十二代主持(世事)蕭炳垚,開闢登山公路(即現在萬壽路),於四十四年開通,申請指南客運公司。民國五十年聘請全國各縣市信徒代表及董事監事:李建和、吳烏棕、吳酉、張福堂、陳查某、陳春金、陳秀蘭、陳有諒、林阿九、林惜、林子張、葉老祿、陳皆興、蔡東海、黃天賞、林傳金、黃定、林溪塗、黃成金、林錦泉、詹金圳、河江來、劉水池、曾娥、顏建忠、王木匠、洪紅綢、鄭光輝、周陳寶珠、李徐緞、劉盛烈、高墀旺、張鋒鉉、黃奕守、洪天水、邱有福、陳天徒、林德旺、曾洛蘭、蔡士添、顏石頭、洪林清油、吳選、李徐梅、黃徐招、呂張阿素、許邱娥、徐林梅、陳吳葉、林高刧、黃清江、蔡寶珠、蘇張盡、蕭傳旺、蕭炳垚等,監事:許成重、李春金、林錦秀、連育雲、陳廖傳、高清和、詹土生、張添發、嚴丙丁。第三代董事長李建和,住持蕭炳垚連任主事,下分為四組組長;總務組高忠信、祀神組王生地、建設組游如椿、會計組陳中和。民國五十一年興建凌霄寶殿。民國五十四年蕭炳垚仙逝,總務組高忠調陞為第十三代住持,祀神組長王生地兼副主事。民國五十五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凌霄寶殿落成,次年首創玉皇禮斗法會。管理範圍擴大,組下設股。總務組下設庶務股、事務股、招待股、炊事股。祀神組下設有一、二、三、文疏四股。會計組下設帳務、出納、受付三股。建設組組長張金水,下設有工務、觀光二股,另設檢收股股長黃阿爐。民國五十六年繼續開墾觀光樂園及闢洞庭湖餐廳。民國六十年李董事長仙逝,推選高忠信為第四代董事長,王生地調為第十四代主持(主事),總務組長林正吉,會計組長陳中和、建設組長黃阿爐、祀神組長謝新源。民國六十一年原董事會申請變更為管理委員會,原董事留任,另增新董事樹欉、魏壬貴、呂石旺、林蔡椒、張許寶玉、蔡玉麟、陳萬益、廖周哖、姜賴守、王蔡瑞珠。主任委員高忠信、主事王生地及四組組長都連任,重建大雄寶殿,於水羈(水源地)增買附近土地拾數甲。民國七十三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一日(農曆十月二十九日)大雄寶殿重建落成,建醮十二天,佛道兩教同時舉行,開指南宮九十五年以來是第二次建醮。

指南宮主神是孚佑帝君(呂仙祖)呂仙祖主旨三教,主教是道教,列道教五祖之第三祖,始祖太上老君。第一祖東華帝君(王玄甫),第二祖正陽帝君(鍾漢離),第三祖孚佑帝君(呂洞賓)。

呂仙祖度人主旨九美德;「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指南宮最大慶典有五次,第一次農曆正月一日至九日九天春斗恭祝元始天尊玉皇上帝聖誕。第二次農曆四月二日至六日恭祝釋迦佛聖誕(浴佛節)。第三次農曆五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三天恭祝孚佑帝君成道紀念日。第四次九月一日至九日恭祝圓斗母聖誕九皇下降之良辰禮斗九天。第五次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是年次年斗圓斗之良辰。

指南宮之廟貌,採正殿、兩廡之古老廟式建築,山寺開基於光緒十七年,供奉主神呂祖先師,後廟之殿堂腐朽荒廢,於民國十四年又加以修建。此番興修,設計之精巧,規模之巍峩,結構極盡富麗堂皇,堪稱臺山第一。廟貌外觀視為一層,內觀兩旁則為三層,廟頂採圓頂式,正廟外緣,從懸崖下面起基,建築三層廣大之附屬層,最高層頂面,以作廟前廣場用,立在廣場欄杆邊,向南方山脈眺望,四面頭山、瓦厝頂、待老坑山、石獅頂、牽卡崙一帶山景盡收眼前,在廟門階臺上向西遠眺,可以看到觀音山、淡水、林口山、中和圓山寺後山等處,近瞰新店溪、木柵盆地建築物毗連景色,亦為賞心悅目之事。廟門前牌坊下行,乃半圓形四七級磴道至半圓形石臺,再分左右兩側磴道下行;正中崙背兩側為坑凹,坑凹外側復是山崙,每邊坑凹兩邊山沿,各砌紅磚護欄石級磴道一條,(每邊兩條)兩磴道中間凹坑,依凹地高度,築壩成為蓄水池,池內塑製龍魚噴水口,並飼養金魚水中嬉游。福德祠崙尾端,建有棧橋,橫砌壩路一條,連繫左右兩邊山崙,壩路正中棧橋福德祠為山之山門。由半圓形石臺東側石級道下來級步數共有二八二級,立在壩路向上仰望,使人頓起肅穆虔敬之心。

從壩路西行,就是朝山之石級磴道,石級磴道共一、一二二級步。據木柵鄉老說:以前石級磴道風景優美,於臺北市近郊寺觀山道景觀中,數此磴道最為優雅美觀。蓋其石級平舖整齊寬舒,邊溝也很潔暢,磴道上林蔭蔽日,花木扶疏吐芳,涼亭瓦楞柱瀾,髹飾璨煌,岩壁疊砌花鳥走獸,山胞文化村之展示,道傍岩壁涼亭,陳列七十二革命先烈遺像和事蹟供人瞻仰。入夜磴道沿路燈火通明,無論朝山進香,或登山遊覽,置身其上,令人留連忘返。如今許多山景,已不復見,令人惋惜!

指南宮山,據鄉老說:乃堪輿風水「鳳鳥展翅穴」,指南宮正殿後面山頂為鳳冠尾,鳳冠頭在山頂東面,峰巒下方,有二十公尺高懸岩石,岩石上端,有二片突出石塊,下片平向,上片天向,似鳳喙張嘴。春夏蝴蝶翩翩。鳳喙下方有風洞,洞口若人體粗大,洞穴朝下愈深愈小,不斷有涼風吹出,惟風究竟來自何處,遍尋難獲,亦查無另端洞口。宮基是鳳頸,宮門前臺階山崙是鳳身,下方福德祠是鳳尾,左右下降之山崙是鳳之左右翼,其形似兩翼開展。

指南宮另有一神化傳說;呂仙祖原供於萬華華西街一家民宅內。日本據臺初期,在華西街一帶,設伎藝館以娛侵臺日軍,每日聲色犬馬,烏煙瘴氣。仙公神像為壁塵囂,遂離神座一躍,足藉景美仙跡岩之力,躍至今廟址處。山地主人晨起農作,見此神像。百思不解,外人罕至此處,神像不知從何處而來?遂搭草寮供奉之。而景美亦發現山石有足跡,後傳開來,才知神像由萬華飛躍而來。景美、 木柵兩地都建廟祀之,景美為仙跡岩仙公廟,木柵為猴山岳西麓仙公廟。據堪輿家說;猴山岳、和尚頭山、指南宮山,是為三級山峰,其香火鼎盛之故在此,惟沿山挖掘建築房舍,對山脈靈毓之氣,有?傷之感!

由木柵街至山下約一公里,步行可達,另有指南汽車公司之私營汽享,直達山上,約二十分鐘即至,班次亦多。再登山盤道直上一千一百九十二級,正常速度而不中途休息者,由山麓至廟殿,需時二十二分鐘。

由登山道首先經過福德祠,其祠門有對聯云:「山川正氣鐘神聖、黍稷真誠薦杜翁」。登臨仙公廟殿前遠眺,海天遙望,可以說使人出塵脫俗!這裏有付對聯:「且拾級直參紫府,乍回頭已隔紅塵」,真是描寫境界入微。

直登正殿看到的是金碧輝煌琳瑯滿目的建築,但是值得欣賞的還是這些石刻金字的對聯。

正門「指地鐘靈別有神仙洞府,南山聳翠迴無煙火人家」

正門「指水明心弌塵不染,南風解慍萬彙同龢」

右門「指日慶重光廟貌增華新洞府,南風欣滿座人心解慍活神仙」

左門「指水洗塵心開鯤島無窮覺路,南山崇廟貌擅猴坑第一奇觀」

旁壁「(東)指算千年鶴觀詩成留未篆,(西)南柯一夢猴山飯熟話黃梁」

「臺山第一」 「光普森林」 「瀛島純陽」 「洞庭三醉」

二進門對聯 「(癸亥年)指來福地臺島竟無雙一穴生成獅子,南出洞天蓬菜真恰似四方信仰候山」、「指點玄機藻繪文章神篆猴山千古妙,南傳聖道馨香爼豆王恩錢海萬象多」

三門 「檻衫飄墜指南宮笑白酒已醒尚有黃梁未熟,仙侶倘逢韓北渚問猴山新景何如鶴寺舊遊」

四門 「屈指神仙誰進士,終南山水屬先生」、「指日丹成巖谷穴,南風慍解舜琴歌」

內門 「點石成金」、「指迷津扶正道入世豪傑出世神仙唐宋至今隆爼豆,南獅嶂北蟾峰前遊洞庭後遊瀛島琅環是處重枌榆」、「指地名獅翠嶂蒼茫朝實現,南天馭鶴白雲縹緲下緱山」

內旁壁 「孚茲孤島卓著聲靈德具好生符大帝,佑我群黎同登袵席功能贊化是真君」

西 「最愛天然景色間漸無傑作壯猴山凌風直上齊雲頂壓倒群峰一瞬間」

「蓬萊有路到猴山欲賦新詩下筆難絕勝風光觀不盡頓忘身世在人間」

指南宮正殿東璧石刻呂洞賓之傳略


呂祖師,本李姓,籍京兆陝西長安,為唐室宗人,曾祖延之公,唐河東節度使,祖渭公禮部侍郎,父讓公,海州刺史,功臣名宦,世代簪纓,仙師生唐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師母袵時異香滿室,天空仙樂合奏,有真人跨鶴而降,飛入帳中,即隱生,而金形玉質,道骨仙風,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少時就讀過目成誦,十歲能文章,十五好劍術,二十享盛名,咸通末(唐懿宗年號)中進士,官縣令,時值黃巢亂作,凡李氏同宗觸之罹難,仙師辭官率眷隱居永樂陝西米脂縣內山中,卜築於洞,洞唯兩口,故更姓曰呂,山勢突出易名曰嵓,居住洞中,冠字洞賓,後妻亡身孤,自號純陽子。徜徉山水之間,嘯傲煙霞之外,亂定遊長安,遇漢鍾離祖所於酒肆,題詩於壁曰:「坐臥常擄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悠久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仙師驚奇請益,鍾祖授筆書志,乃一揮而就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縷乖帶布衣輕,雖曾世俗爭名利,惟願修真歸上清。」鍾祖復與同炊黃梁,仙師就案昏睡,夢以舉子進京殿試,狀頭始自翰苑擢升卿相,權勢赫赫,安享富貴五十年,一日忽陷重罪,抄沒家產,離散妻孥,流落嶺表,孑然一身,立馬風雪中,方興感嘆,恍然夢醒,獨見鍾祖在旁,炊尚未熟,且聞曰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又言五十寒暑,曾不一瞬,得不足喜,失何足憂,固世有大樂,亦必有大憂也。仙師憬悟叩求度世之道,鍾祖遂借隱終南鶴頂傳授仙法,虔心修真,後又遇火龍真人,上陽帝君贈送寶劍,並援天遁劍法,竟成天仙,號曰純陽,祖師志願普度天下眾生超脫苦海,故自五代以還,歷朝頻塵凡行仁賜福,拯困濟危,救國教民之功德,不勝枚舉,著有聖德篇、指玄篇、忠孝課、玉樞經贊等,一字一章,罔不包含忠孝仁義,倫理綱常,洵可謂正人心端末俗起衰振靡救世寶鑑也。至宋徽宗曾詔封妙道真人,元世祖冊封純陽演正景化真君,武宗加封孚佑帝君。冊籍可稽,本宮祀奉尊神七十餘載,威靈顯赫,感應四方,茲當重修葺宮宇特重刊。 民國四十八年三月

此外東配殿宣道廳有文昌閣,也有近代人物的題詞,「高山仰止」(白崇禧) ; 「神功浩蕩」(孫連仲);「順天應人」(謝瀛洲);「道不遠人」(王寵惠) ; 「此日南宮登峰極,何時北指跨長城,秋重九九勒馬射,腰腳敢辭萬里征」(王雲五)。

其他一般詩人及墨客,也對指南宮猴山坑有許多吟詠,約如下:

謁文山指南宮  舉人高選鋒文山

文山山上指南宮,不與尋常佛寺同。
壁峭峰局雲路近,林深樹密石門通。
晨清鳥語喧庭外,日暮禪聲雜院中。
我到蓬萊經兩度,儼然如遇活仙翁。

謁指南宮恍然有悟道之意  貢生賴士觀 嘉義

富貴功名世所寄,黃梁一夢少人知。
鍾仙大叫回頭日,呂祖纔知下手時。
跳出火坑千里外,還將丹鼎十年期。
聲聞紫府誇天爵,暫向塵寰作醉癡。

(甲) 黃贊鈞

宮闕崔巍拔地高,殿堂鐘罄日嗷嘈,
篆煙畫永飄香靄,山雨宵深響怒濤。
鸞石苔痕青掩映,星馳柳影綠周遭,
瑯環即此為仙境,誰向屠門解放刀。

(乙) 許寶亭

小春佳節到仙宮,曳杖人來興不窮,
鶴觀巍峨疏雨外,猴山隱約夕陽中。
千秋白石盤猶在,一枕黃梁夢已空,
太息玄機微入妙,終南幾輩道能通。

(丙)(重遊指南宮) 曹秋圃

重九邯鄲路,黃梁事已非,
名山一日話,舊雨十年違,
振觸人間夢,從容物外機,
迴雲應不遠,未得並車歸。

指南宮除正殿外,另有兩處雄偉建築;凌霄寶殿與大雄寶殿,茲分別簡單介紹於後:

凌霄寶殿於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動工,至五十五年十二月一日竣工落成,佔地二千三百六十餘坪,耗資一千五百萬元,為六層官殿式建築物,高十餘丈。第一層為祈夢室,可容納六百餘人住宿,第二層為會議廳,第三層為「三清殿」,供奉我國道家老子等三天尊,第四層「三官殿」,供奉堯、舜、禹三官大帝,第五、六層供奉玉皇大帝。

大雄寶殿於民國六十五年二月動工,至民國七十三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一日重建落成。佔地一千四百二十七坪,分地下兩層及地面三層,設計以雕刻藝術為主,正殿供奉釋迦如來佛祖,兩側的祠閣,將設藏經室、宣道堂,並供奉歷代先賢的神位,善信們將可同修善法,廣結福緣。

由於大雄寶殿雄偉堂皇,泰國巴博元帥三諳指南宮,慨允惠贈泰國國寶─釋迦牟尼金佛一尊。佛像高五尺六寸,重一千公斤,係由泰國藝術部參照印度科達時代之印度佛像形態,融合泰國佛像之藝術精華,以金、銀、紅銅、黃銅、鐵、矽、鍚及海底礦砂、礦石等九種金屬礦質精工鑄製,由巴博元帥主持鑄造典禮,而於佛曆二五一一年却西元一九六八年完成,並恭請泰皇親臨點紛,佛身莊嚴肅穆,於民國六十六年農曆十一月七日,由指南宮主任委員高忠信率同信徒,自基隆恭迎回宮,奉祀於大雄寶殿,供信眾膜拜,共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大成殿佔地五百坪,位於指南宮後山,奉祀孔子、孟子、曾子,四周花木扶疏,山勢雄偉秀麗,可俯瞰臺北盆地,是目前指南宮風景區環境最清靜幽雅的地方。 

資料來源:台北文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發行,直字第七十三期,民國74年9月25日出版,「指南宮沿革」,蔣秀純撰,第141~14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